南京印刷厂图书装帧与节约意识
如今南京印刷厂的书籍开放越来越大,在新书柜里,还没有看到原来的32本开放书,大量的所谓国际开放书籍,有些只是使用与杂志16本开放书相同的大小。想想这个,恐怕没怎么考虑多吧。
据业务员介绍书采用大开本,一般看起来比较“大气”,能吸引人。二是“与国际接轨”。这是有道理的,但不是绝对的。我认为,图书开本绝不应该一味求大,更不能一窝蜂,追求这种模式。理由如下:一、图书装帧,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设计,有些文献书、工具书、图画较多的书,采用大开本这是需要的,而那些时令书、汇编书、故事书、消闲书,包括部分少儿书,也用那么大开本,实在不必。二、开本大小,绝非读者购书与否的唯一因素,更何况装帧的优劣,也绝不取决于开本的大小。只要创意好,小开本同样可以吸引人。三、只有用在陈列上,大开本才稍显优势,而从阅读方便来讲,人们还是更喜欢轻便、易携带的。以往人们可以手上捧书而读,如今,捧大书久了,不累才怪。四、国外是有大开本书,但人家也有各种小开本书,还有口袋书、袖珍书等。要讲接轨,为什么只跟大开本接轨?已有读者抱怨,家里书柜的隔层太矮,新买的大开本书没地方放了。
近年来南京印刷厂书刊装帧还有一个现象:许多书刊都加上了一层透明玻璃纸。据说是出版社担心退货回来的书弄脏了特意包装的。对此,我也表示质疑。第一,可能被人弄脏的仅仅是柜台陈列的几本样书。退货书如何保护,这是管理和责任承担问题,不是图书装帧承载的任务。第二,当前新书退货率大约15%,姑且从理论上判断,为了保护这15%,就要让其余85%都添加新装,这个代价是否太大?第三,图书装帧是这种综合性艺术,有些设计追求的是这种独特的视觉效果,一旦加上密闭封套,其色彩、亮度、视角都会发生一些变化,难免损害原设计的美感。第四,这种BOPP薄膜,16开本每本成本约为一角二分,姑且粗略以一角计算,全年出版的70亿册图书,倘若都加封套,仅这一项增加的图书成本就是七个亿!算上期刊,那就更多了。
以上还仅是就南京印刷厂出版业本身的利弊来讲,更重要的是上述这两种现象,都不符合当前倡导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。盲目追求大开本,滥用大开本,势必加大纸张消耗。2005年,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已达5930万吨,为世界纸和纸板第二大消费国。据报道,生产一吨文化用纸,需要消耗生长20—40年的树木20多棵,水100吨,电600度,煤1.2吨,化工原料300公斤,同时产生污水300吨。由于滥用大开本,要多消耗掉多少纸张和造纸资源,这笔账不能不算。其次,生产BOPP薄膜书封,不仅消耗化工原料,溢出的甲苯气体还对空气造成污染。更要指出的是,这种薄膜是不可消解的,读者剥开后都成了垃圾。仅图少数退货书不弄脏,竟加重了对环境的白色污染,可谓得不偿失。
综上所述,图书装帧必须确立节约意识。既要考虑装帧美学和图书营销的需要,也要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项人人都要关注的社会责任。少去追风,讲究务实,慎用图书大开本,少用薄膜书封,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图书成本,更将大大促进出版业的节约和环保。